滨江深入实施质量强区战略赋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滨江局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质量强国重要指示和致中国质量(杭州)大会重要贺信精神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高质量、高标准推动建设天堂硅谷、打造硅谷天堂。2021年,全区GDP增长11.3%,两年平均增长9.2%,,其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1596亿元,增长16%。以不到全省1‰的土地面积创造了25‰的生产总值。新增上市企业10家,新增注册企业数量同比增长85%,连续8年质量考核为A级单位。培育了阿里巴巴、吉利、网易、新华三、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等一大批可以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竞争的行业领军企业。
2021年,质量强区工作取得新突破,全国市辖区高质量发展百强榜列第一方阵、浙江第一,累计主导参与制定国际标准37项,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479.1件,两项指标全省第一;2021年,3家企业获中国质量奖提名奖,数量居全国区县级第一;1家企业获省政府质量奖,累计获奖数全省第一;1家企业获市政府质量奖,累计获奖数全市第一。质量工作获时任省长郑栅洁、副省长徐文光、朱从玖批示肯定并被人民日报、人民论坛和《浙江新闻联播》等媒体多次报道。
一、以要素供给为抓手,打造区域质量好生态
(一)强化政策集中供给。编制出台《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实施意见》,将质量强区工作列入区对街道、区级机关各部门年度目标综合考评项目。出台《推进“新制造业计划”建设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若干意见》,力争到2025年,打造物联网、人工智能等2个千亿级主导产业集群。同时,修订完善高质量发展激励政策,加大奖补力度,2021年以来兑现奖补资金1.54亿元。
(二)突出人才要素支撑。制定人才新政30条,每年预算不少于1.5亿元,打造一批能突破卡脖子技术、带动新兴学科的顶尖人才。2009年在全省率先实施海外引才计划,累计引进海归高层次人才11000余人,其中研发工程技术型人才占50%以上。每年安排不低于15%比例的财政支出设立人才、产业扶持资金,共培育海外高层次人才上市企业12家、独角兽企业13家。先后举办质量经理人、首席质量官等质量人才培训班52期,受训学员4000余人次。
(三)建好质量基础平台。以“整合融合、管用实用”为理念打造“上马石”线上质量服务平台,集成质量网站、检验检测、市场要素等多方资源,为企业提供“一站式”质量在线服务;线下开放海康威视、华为研究所、国家安防质检中心等8家经CNAS认可的实验室,打造高新技术企业资源共享平台;对接海归人才创业园、物联网产业园等园区平台,建立质量品牌指导站,提供“家门口”质量基础服务。2021年,累计服务企业1592家。
二、以标准创新为导向,抢占高质量发展主动权
(一)坚持“标准+企业”,强化产业链。针对信息软件、数字安防、通信设备等战略型新兴和优势产业,鼓励企业将科研和管理创新成果转化为国家、国际标准,在传统产业领域实施国际先进标准对标达标行动,持续追赶超越。利用搭建的国际标准化人才专家库,为标准制定提供人才支撑。截至目前,全区累计主导制定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675项,获得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6个。2021年,139家企业完成产品和技术标准对标达标,数量全市领先。
(二)坚持“标准+政务”,延伸服务链。积极承接“商事制度改革促进政务环境提升”等多个国家级标准化试点,规范政务服务,提升政府效能,打造“主动报到、热情周到、说到做到”服务型政府,以政务服务高质量引领企业产业发展高质量。先后制定政务服务相关标准36个,试点成果“知识产权集成服务改革”获评2021年第一批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十佳制度创新案例,“e见证”数字直播获评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十佳示范奖。
(三)坚持“标准+专利”,拓宽创新链。在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等5家头部企业开展专利融入标准试点,拓宽标准研制路径。同时,加强产学研合作,引导企业与大院大所合作建设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搭建5个“标准+高价值专利”组合。以ISO、ITU、IEC等公开的标准必要专利数据为基底,建设全球标准必要专利数据库,为标准制修订提供专利信息服务。海康威视100余件专利已融入新一代视频编解码ITU-T H.266《通用媒体编码(VVC)》标准。试点以来,全区共梳理标准提案18个、国际标准立项4个、国家标准立项8个。
三、以品牌培育为路径,打响“滨江制造”金名片
(一)聚焦政府质量奖梯队培育。每年召开质量发展大会,邀请各级政府质量奖获奖企业分享质量管理经验,组织申报企业到上门参观学习,安排老中青首席质量官座谈沙龙,搭建“一对一”帮建平台,通过“大带小”“老带新”,政府质量奖评审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不断显现,获评企业质量稳步提高,梯次良性发展。2021年3家企业获评中国质量奖提名奖,2家企业获评省、市政府质量奖。以政府质量奖企业为主要统计口径的品牌企业销售占比稳居全省第一。
(二)聚焦“品字标浙江制造”培育。开展“浙江制造”品牌培育试点,坚持集中培训与个性孵化相结合,通过建立培育库、召开培训会、组织小型沙龙、模拟论证答辩、专家集中会诊等方法,提升企业“浙江制造”品牌创建能力。大华股份“网络摄像机”获得全省首张“品字标浙江制造”国际互认证书。截至目前,全区共拥有“品字标”企业43家、“品字标”证书67件,证书拥有量全市领先。
(三)聚焦商标品牌培育。建成全国首家“全门类、全链条、一站式”知识产权综合服务中心,集聚20余家国省级公共服务机构,实现知识产权事务办理“最多跑一次”;设立国家商标局受理窗口,实现商标事务“一站式”办理,窗口年受理量居全国前列;通过商标品牌示范企业申报,引导企业重视商标品牌战略布局,省级商标品牌示范企业新增量和总量均领跑全省;强化区域生命健康产业链协同发展,2021年,“钱塘康畔”通过核准成为全省首个生命健康产业集群商标, 5个创新医疗器械产品通过国家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年度新增及历年累计全国领先、浙江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