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墅“三聚”模式织密食品安全监管“三张网”
近年来,拱墅区持续织密食品安全“工作协同、智慧科技、社会共治”三张网,以全省餐饮智慧监管平台为依托,以精准化监管落地为导向,持续夯实基层食品安全网格力量,构建起政府监管、部门协同、行业自律、企业负责、公众参与、媒体监督的“社会共治”格局。2021年,该区餐饮监管工作在全市考核中排名第一;胜利河美食街成功创建为全省首个“阳光餐饮”示范街区;基层食安办分类管理评价工作全面推进,成功培育五星级街道食安办1家、四星3家、三星4家,实现三星全覆盖、五星零突破;食品安全责任保险提质扩面,辖区学校及公办幼儿园食堂、社区集体聚餐、养老机构食堂、农贸市场等重点单位投保率达100%。
一、聚焦体制机制,构建工作协同网
(一)建网格,全域一盘棋。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监管模式,细化工作标准,完善全链条全过程食品安全监管机制。以街道食安办为着力点,综合协调公安、城管、市监多部门联动合作;以“四个平台”为落脚点,划分监管网格337个,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管理。网格员可通过电脑和手机终端开展信息采集、走访巡查、事件上报、流转处置等工作,做到心中有账、工作有序。
(二)强考核,上下一股劲。区级层面,出台《拱墅区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评议考核办法》,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纳入区对街道(园区)和部门的综合考评。街道层面,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基层四个平台网格员工作内容,制定奖惩与考核细则,施行食品安全巡查工作与考核、绩效工资挂钩制度,充分调动社区专管员、基层网格员积极性。如该区湖墅街道把餐饮监管融入环境大整治,共开展联合整治42次,出动人员150人次,发现隐患问题83件,立案3起。
(三)融业务,监管一个调。以“不打扰、减负担”为原则,制定餐饮监管统一流程,既不干扰商户正常经营,又减轻网格巡查负担;加强业务融合,一体化全面推进外卖在线应用安装、反餐饮浪费、使用外卖封签、限塑等工作;对网格员等非专业管理队伍进行专题培训,提高监管效率。2021年共组织区食品安全基层网格人员337人参加培训学习,实现基层网格人员培训全覆盖。
二、聚力数字赋能,升级智能科技网
(一)广布“千里眼”,延伸监管触角。推进“阳光厨房”建设,在学校食堂、从事外卖的餐饮企业等重点单位安装摄像头,全方位掌握后厨情况。监管人员同步通过数据后台查阅各类餐饮主体信息,实时掌握动态情况。目前,全区267家学校(幼儿园)食堂均已安装“阳光厨房”,3432家从事外卖餐饮的单位建成“阳光厨房”,并接入“浙江外卖在线”平台。
(二)严施“无影手”,震慑违规行为。在“阳光厨房”基础上,进一步打造“食安慧眼”,即利用人工智能AI技术、物联网LOT等技术,将视频监控智能化,实时捕捉餐饮业食品安全人员违规操作等问题。监管部门可通过大数据综合分析,梳理出问题频发、短板较多的餐饮单位,并进行重点监管。发布“网络餐饮红黑榜”,对长期存在操作过程不规范、后厨环境脏乱等行为的餐饮店进行曝光,2021年共发布红黑榜6期,曝光黑榜单位92家;依法查处食品安全案件405件,罚没款共计170余万元。
(三)巧布“智慧链”,实现监管闭环。推动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接入“浙食链”,推进“阳光工厂”建设,实现食品生产销售全过程可追溯、食品生产环节风险隐患整治全闭环。截至目前,全区激活主体数2740家,产品品种数610个,出库批次数1363494批,入库批次数1373026批,其中,22家食品生产企业已100%建成“阳光工厂”,农贸市场1847家经营者已接入“浙食链”系统并定时上传食用农产品进货和交易信息,逐步实现交易票证信息的全程电子化流转。
三、聚心共建共享,织密社会共治网
(一)发挥行业协会“定盘星”作用,扩大宣传面。完善组织机构,重组原下城、原拱墅食品安全监督协会力量,产生新一届协会领导班子;联合开展宣传教育活动22次,分发食品安全宣传册及小礼品近3000份;组织开展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培训、餐饮五常法管理培训、智慧监管平台信息录入培训等食品安全培训47次;加快推进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在学校、养老机构食堂基础上向社会餐饮延伸,2021年各类主体投入保费75.9万元,保险金额62401万元;组织参观走访活动8次,其中伟民调解室成为杭州市食品安全监督协会首个社区工作联系点。
(二)发挥社会监督“同心圆”作用,凝聚正能量。以街道为单位,组织区域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志愿者以及热心的居民构筑成一支坚实的食品安全监督队伍。将“武林大妈”等社会力量组织起来纳入志愿者队伍,共同打好食品安全“人民保卫战”。通过开展“你点我检”等活动,增加群众的参与感与认同感。2021年共开展信息采集活动3次,监督抽检活动11次,出动89人次,抽检样品91批次,合格率达100%。
(三)发挥社会组织“助推器”作用,打好组合拳。支持各社会组织建立行规行约和奖惩机制,引导商户自管自治,自我净化。目前全区已有15个综合体、餐饮集聚区建立完善商户自治组织。如小河直街13家茶馆成立“小河十三爿”商家联盟,商家在经营过程中一旦发现假冒进口饮料案件线索,立即上报联盟并主动对接监管部门提供线索协助执法,共同营造人人关注、人人参与的餐饮监管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