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NQI集成服务助力杭州服装产业数字化转型
杭州服装产业正处于高速度发展向高质量转型关键期,雄厚的产业基础、完善的产业体系和巨大的消费市场,为服装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良好基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正驱动服装产业数字化变革,杭州服装产业正加快向数字化、智能化升级。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加速百姓在线消费的养成,新消费体验和数字化场景需求增加,推动了服装行业的数字化进程。
一、杭州服装产业数字化转型
(一)杭州服装产业发展现状
服装产业是杭州的传统特色产业,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独特地位。特别是在上世纪末期,女装成为杭州市的一张“金名片”,代表着城市形象,也给杭州经济发展注入澎湃动力,为杭城百姓带来浓郁时尚气息。截至2020年,杭州服装企业数量超过12000家,其中规上企业约300家,产业规模逾3000亿。
经过三十多年的蓬勃发展,杭州服装产业呈现出“产业体系完备、产业规模持续扩张、产业集群效应凸显、产业业态不断更新、行业张力逐年提升”的特点,同时也暴露出“研发和自主创新能力不足、龙头企业数量较小、品牌影响力弱”等短板。近年来,随着服装产业的创新发展,特别是电商比例的逐年提升,使得杭州服装产业与互联网的关联尤为密切,对数字化的触达频次和反馈脉冲也远超全国其他服装产业集聚区域,数字化转型在近三年,特别是浙江省提出数字化改革的总体思路后,在服装行业形成坚定共识,杭州服装人义无反顾地实践数字化转型。
(二)数字化转型成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2019年时任浙江省长袁家军在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工业互联网的创新与突破”分论坛上作主题演讲时指出“产业数字化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袁家军表示,工业互联网和数字化是制造业提质增效的利器,特别是工业互联网通过跨设备、跨系统、跨产业、跨行业、跨地区的全面互联互通,实现各种生产和服务在更大范围、更高效率、更加精准的优化配置,有利于大幅度提升企业的组织效率、生产效率、劳动效率。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行业发展部主任李进才指出,无论是在供给侧,还是在需求侧,服装行业对以科技为先导的数字化发展,提出了更为明确和直接的需求。因此,服装企业要充分利用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战略机遇,构筑更加便捷、高效的供给体系和更具特色及商业价值的运营模式,从而为品牌营造更为优质的发展环境。面对新的机遇,新的挑战,服装品牌的数字化既是大势所趋,也是必由之路。
目前,杭州服装企业数字化转型比例约10%,远低于欧洲的46%和美国的54%,属于刚刚起步,数字化正在为服装行业插上智慧的翅膀,企业未来的发展是打通终端和生产,将客户的需求信息与生产进行连接,满足个性化服务的定制生产,这将是未来数字化转型的一个方向。新旧动能转换的过程中,会带来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显著增长,而这也将逐步形成生态优势,不断推动杭州服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三)杭州服装产业数字化转型存在的问题
从调研来看,目前杭州大多数纺织服装企业还处于数字化应用早期探索阶段,企业的数字化进程缺乏系统理论指导和成功经验参考,在如何推进数字化、产业链数字化协同层面,还面临重大挑战。
一是企业数字化认知不足。调研显示,我市多数纺织服装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意愿强烈,但普遍缺乏清晰的目标与有效策略,没有从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谋划;很多企业并没有数字化转型准备,没有强有力的制度设计和组织重塑,甚至企业高层管理者之间尚未达成共识,在企业内部管理方面,数字化转型的职责定位也不够精准,缺乏有效的配套考核和制度激励;部分企业倾向于在生产方面引进先进的信息化设备,没有向更深层级的数字化进行挖掘。
二是企业数字化成本高昂。调研发现,我市大部分中小型企业的数字化水平偏低,企业的智能化基础相对薄弱。在数字化之旅中,中小企业普遍存在改造资金不足、基础配套能力不足、创新能力整体偏弱、研发人才资源匮乏等问题,搭上数字化转型快车存在一定难度。上线一套智能生产线要好几百万元,对于中小微企业而言,数字化转型确实有些力不从心,同时,这么大投入能产生多少收益心里也没有底。尽管有部分企业数字化转型愿望强烈,但受限于人力、资金约束,企业普遍“心有余而力不足”,导致企业数字化进程呈现缓慢态势。
二、NQI集成服务在产业转型发展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国家质量技术基础(NQI)最早在2005年由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和国际标准化组织在总结质量领域100多年实践经验基础上提出,由计量、标准、合格评定(检验检测和认证认可)共同构成,现已被国际公认为是提升质量竞争能力的基石。我国将其统称为国家质量技术基础,而不是直译为国家质量基础。
2011年11月9日,BIPM、OIML、ILAC和ISO这四个分别负责全球计量、认可和标准化的国际组织,共同发布了一个声明——《BIPM,OIML,ILAC,ISO对计量溯源性的联合声明》。2017年国际组织还在NQI的基础上,提出“全球质量技术基础(GQI)”和“国际质量技术基础网络(INetQI)”的概念。2018年11月30日,国际质量技术基础网络(INetQI)在瑞士日内瓦举行成立会议,标志着国际质量技术基础网络正式诞生。
在过去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工业发达国家将NQI建设作为国家战略予以推动。如美国国会颁布质量促进法案,将计量、标准列入国家全球战略;德国实施“以质量推动品牌建设、以品牌助推产品出口”的国策和“工业4.0”计划,将标准作为核心战略;日本实施“质量救国”政策,研究制定“知的基盘”政策体系构架,首相牵头研究制定日本国际标准综合战略;韩国提出国家质量经营战略框架,总理担任国家标准理事会理事长。
随着我国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与贸易地位逐渐升高,我国统筹推进NQI建设,NQI的地位作用日益彰显,NQI专项也成为科技部优先启动重点专项之一。探索“一站式”服务示范,不断提升NQI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性。
2012年1月11日,国务院召开的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质量工作的常务会议强调:“标准、计量、认证认可和检验检测(认证认可和检验检测是合格评定的主要内容)是质量基础工作,必须予以加强。”
2016年1月11日至12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支树平局长在全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工作会议上用了大量篇幅专门阐述NQI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科技部也以专栏形式首次将NQI纳入《国家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2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NQI专项)启动实施,中国标准化专家委员会委员参加了专项的咨询和论证。
2020年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关于大力开展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的意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质量提升行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以及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等有关部署,对大力开展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进一步加强质量基础建设,发挥质量基础设施效能进行部署安排。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大力开展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的意见》(国市监质〔2020〕177号)要求,要加强质量基础设施协同服务体系和全国性网络建设,补短板、强弱项、破瓶颈、助创新,为广大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提升质量水平、保障质量安全、促进质量创新提供优质服务,切实助推高质量发展。
2021年3月,在十四五规划草案中,完善国家技术基础建设是加强产业基础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基础。
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标准发挥引领作用,以规制数字化转型的规范性、统一性,为标准化转型提供规划保障、操作指导和评估依据。检验检测和计量校准作为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支撑系统,确保智能化装备的可靠性、流程精控的实现、柔性供应和柔性生产的实施。认证认可则解决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产生的数字产品的推广应用和数据基础信用问题。NQI全要素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
三、杭州服装产业数字化转型中的NQI服务需求
根据调研,目前服装产业开展的数字化转型模块主要集中在销售端和供应链,重点实现智能采购、销售预测和柔性供给。解决服装产业库存多、快速反应迟缓、小批量加工成本高等痛点。
在计量领域,主要需求是精准计量、协同计量、智能计量。具体包括智能制造工厂中机械臂、机器人等自动化装备的性能计量;物品传输带、蛛网吊挂系统卡点准确性计量;智能仓储中原辅料物流、生产流水线上物流涉及到质量传感系统、长度传感系统的协同计量;自动裁剪模板规格可靠性、智能缝纫装备下针可靠性计量等。
在检验检测领域,主要需求是在线检测、人工智能检测和检测结果的信息流与生产、品控信息流的合流共享。具体包括布料外观的AI智能检测、原料成分的快速检测、服装外观的非接触不脱线检测、检测结果的快速反馈与消费端触达、色泽外观等感官检测的智能化、全流程溯源性跟踪评测、分布式采样与集约化实施等。
在标准化领域,主要需求是数字化转型标准体系的构建完善与推广应用。包括数字化转型基础共性标准体系:定义、规划、流程、评价等;智能装备的标准化:对大量涌现的智能化装备进行规范,有利于降低装备开发投入和流通成本、提高互联互通效能;数据管理标准化:数字化改造的核心是信息流、物联网,由此形成的数据数量庞大、种类丰富,数据产品多种多样,以标准促进数据流通、信息共享,提升数据价值;应用场景标准化:数字化转型的最终落脚点是服装产销应用场景,对供应链、品控链、开发链、销售链等应用场景的标准化,形成易于示范推广的应用模式,对推动数字化转型的全产业覆盖、全链条覆盖具有引领意义。
四、升级NQI集成服务,助力杭州服装产业加快转型发展
一是加快检校、产销融合。检验校准要从点上的服务升级为嵌入产业链条中的一体化组成部分,打破检验检测、计量校准的行业藩篱,将当前的原料检验、成品检验、设备周期校准等断点式协作扩展成从原料生产到售后服务的连续式全流程保障。特别是在纺织织造、织物印染、织物裁剪、成衣缝制、成衣整烫等关键环节,以装备同频测量监控、质量同步偕同检测实现实时、在线、精细化管控,提升产品质量稳定性、降低人力资源成本。
二是加快智能检校、随同在线检校、非接触式检校装备研发和方法研制。加强人工智能场景应用,结合机器学习、数字孪生技术研制AI纤维含量检测、AI织物外观检测、AI纺织品颜色和外观评价等智能检测装备。加强3D量体、3D试衣、VR购物等数字化工具可靠性计量方法研究,加强生产同步连续测量装备系统研发。
三是加快NQI服务数字化转型,加大力度研发推广NQI数字化服务产品。构建NQI集成服务数字化产品供应平台,在充分采集、发掘、利用NQI基础资源的前提下,开发、展示、推广NQI集成服务数字化产品,至少应包括基于NQI大数据的质量预测、质量诊断、质量反哺、供应优化、销售赋能、智慧标准、信用认证、合成溯源、质量预警等。研制与服装企业MES(制造执行系统)、ERP(企业资源计划)、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等系统互联互通的数字工具。
四是加快纺织服装数字化转型标准体系建设。2021年4月1日,在中国信通院等主办的“2021数字化转型发展高峰论坛”上,工信部同时提出会鼓励完善数字化转型配套标准体系并加快推广。2021年7月8日,《浙江省数字化改革标准化体系建设方案(2021-2025年)》发布,规划了浙江省数字化改革标准化体系建设工作明确了总体框架、分阶段目标、重点任务和相关保障举措。
纺织服装数字化转型中标准发挥明确的引领作用和规制效能,加快建设基础规范标准、系统建设标准、数据管理标准、典型应用标准、绩效评价标准等多层级标准体系,优先制定服装数字化装备、系统和数据管理标准,重点制定数字化转型规划、评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