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情简介
奥迪汽车公司(Audi AG,以下简称“奥迪”)是德国豪华汽车制造商,隶属于大众集团,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其S系列(如S6、S8)是高性能车型的代表。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NIO,以下简称“蔚来”)是中国新兴的智能电动汽车品牌,以高端市场定位和换电技术为核心竞争力,自2021年起加速拓展欧洲市场。两者的商标权纠纷始于2022年6月,历时近三年,涉及德国、欧盟、澳大利亚等多地司法管辖。该系列案件涉及蔚来及其关联公司蔚来汽车(安徽)有限公司和蔚来控股有限公司所持有的车型商标ES6、ES8、ES7。
二、案件结果
2022年6月,奥迪在慕尼黑地方法院对蔚来提起诉讼,称蔚来ES6和ES8两款车型命名侵犯了奥迪S6和S8的商标权,主张两者在视觉、听觉和概念上高度相似,可能造成消费者混淆。2023年1月,慕尼黑地方法院一审判决奥迪胜诉,蔚来被禁止使用ES6、ES8车型名称在德进行产品销售。蔚来对此提起上诉,2024年4月,慕尼黑高等地区法院二审维持原判。最终,蔚来ES系列在欧洲更名为EL系列以规避风险。
奥迪还在欧盟知识产权局对ES6和ES8的商标提出了无效挑战,但欧盟知识产权局于2023年2月裁定,蔚来的ES6和ES8实际上不构成混淆,驳回奥迪的请求。
奥迪同样在澳大利亚对蔚来提交的“ES6、ES7、ES8”商标注册申请提出异议,2024年12月澳大利亚知识产权局驳回奥迪异议,认定蔚来商标与奥迪无混淆风险。
三、典型意义
一是车型商标构成要具有更强的显著性和独创性。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迭代加速,单纯依赖“字母+数字”组合的车型标识可能会面临注册风险与维权成本双高的困境。本案中,蔚来ES系列虽附加字母“E”,但仍被德国法院判定与奥迪S系列存在发音关联性,构成混淆可能。字母数字类标识因固有显著性不足,注册阶段易遭驳回,即便成功注册也需持续投入维护成本。从保护角度而言,“主品牌+车型名称”的组合形式更具显著性优势。例如蔚来同步申请的“NIO ES6”、“NIO ES8”组合商标就未曾遭遇奥迪的异议申请,通过主品牌强化识别度既规避了单一字符缺陷又能够降低维权成本。实践证明,企业系统性商标布局需兼顾法律合规与商业可行性。在车型商标设计初期,企业就应优先选择独创性标识,必要时通过增加字符数量、强化字体设计或融合图形元素提升区分度,从源头降低法律风险。
二是商标的全球化布局应兼具前瞻性和地域法规适配性。在进入新市场前,为避免类似蔚来在德国遭遇的困境,企业在制定商标注册策略时,要秉持前瞻性思维,在目标市场提前谋划商标检索与防御性注册工作。如此一来,可有效规避因商标名称设计与当地在先商标产生冲突,进而导致市场准入受阻的被动局面。地域差异同样是全球化商标布局中不可忽视的关键要素,需要企业特别关注。例如德国法院依据《商标法》第14条认定语音关联性,而澳大利亚则通过《1995年商标法》第120条强调商业标识整体感知,商标法规的地域性差异可能导致商标维权的不同结果。蔚来尽管在海外市场拓展之前已经有了系统性的防御准备,但仍然遭遇了奥迪这样老牌车企的狙击。为此,企业需要建立动态监测机制,针对目标市场的司法实践差异,提前制定注册策略与命名规范,确保全球品牌统一性与辨识度。
三是构建法律抗辩与商业调整的双轨应对机制。面对知识产权纠纷,企业应同步推进法律防御与商业策略调整,以最小化诉讼对业务的影响。蔚来在德国商标纠纷中采取了双线策略,一方面通过强调ES系列是中型SUV而奥迪S系列是性能轿车,两者市场定位不同进行法律抗辩;另一方面在2022年10月主动将欧洲市场ES7更名为EL7,并在德国法院终审判决前完成全系车型更名,有效规避了销售禁令风险。蔚来在对奥迪的系列商标诉讼应对中,凸显了两项关键策略:其一,建立快速响应机制,通过产品命名调整与诉讼程序并行,既降低市场损失又为法律辩护争取时间窗口;其二,利用跨法域法律差异构建抗辩优势,如蔚来在澳大利亚通过论证“E”在汽车命名中的多样化含义,成功推翻奥迪关于混淆可能性的主张。这种建立知识产权应急响应机制,将法律合规与商业决策深度融合的策略,为企业在复杂国际诉讼中提供了可复制的应对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