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情简介
美国塞拉尼斯公司(Celanese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of Irving, Texas,以下简称“塞拉尼斯”)是全球领先的化工与特种材料企业,总部位于德克萨斯州达拉斯,专注于乙酰基中间体、高性能工程塑料及特种化学品的研发生产,产品广泛应用于工业、消费品等领域。2021年4月,塞拉尼斯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申请337调查,指控中国甜味剂生产制造商安徽金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禾实业”)及其关联公司对美出口、在美进口及销售的特定高甜度甜味剂、制备方法及其下游产品侵犯了其专利权,调查涉及产品为金禾实业生产的甜味剂产品乙酰磺胺酸钾(即“Ace-K”,简称“安赛蜜”)。这不是塞拉尼斯第一次对中国企业发起337调查,早在2016年10月塞拉尼斯就曾针对金禾实业等公司向ITC申请337调查,后主动撤回申请。
二、案件结果
ITC调查审理中,金禾实业依据美国专利法“销售阻却(on-sale bar)”规则,指出塞拉尼斯在涉案专利申请前一年就已经在欧洲秘密使用该制备方法并销售该制备方法生产的甜味剂产品Ace-K,造成涉案专利因销售行为丧失新颖性而无效。2022年1月,ITC支持了金禾实业的观点,认为即使塞拉尼斯的秘密销售行为并没有向公众披露发明的细节,但销售最终产品仍然会使该方法发明专利无效,初步裁定金禾实业未侵权。
2024年8月12日,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判决支持了ITC的裁决。2025年4月28日,美国最高法院拒绝受理塞拉尼斯调审请求,终局性确认金禾实业胜诉。
三、典型意义
一是精准利用目标市场法律规则——“销售阻却”规则 。金禾实业在面对塞拉尼斯的专利指控时,能够精准利用美国专利法中“销售阻却”规则进行抗辩并取得成功,这启示中国出口企业在进入国际市场前,务必深入研究目标市场的知识产权法律规则。了解专利的申请、授权、无效以及侵权判定等方面的规定,提前评估自身产品或技术在目标市场的知识产权风险,以便在遭遇纠纷时能够迅速找到法律依据,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企业可以通过聘请当地律师、参加行业法律培训、与专业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合作等方式,加强对目标市场法律的学习和理解。通过这些方式,不仅能够增强企业的法律意识和应对能力,还能有效预防潜在的知识产权风险,保障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稳健发展。
二是构建“攻防矩阵”应对国际专利博弈。塞拉尼斯与金禾实业的纠纷并不仅发生在美国,双方先后在欧盟和国内涉及多起诉讼。面对塞拉尼斯发起的专利围猎,金禾实业采取系统性应对策略:通过联合其他企业发起专利无效挑战,成功瓦解对手的核心专利壁垒;同时构建完善的商业秘密合规体系,涵盖保密协议、数据管控及员工培训等内控机制,有效降低技术泄密风险;在两次甜味剂337调查中,金禾实业主动应诉,组建专业团队并依托证据链构建诉讼壁垒,展现出充分的技术底气与法律准备。该案例表明,中国企业需建立“预防-应对-反制”全周期知识产权战略——通过专利无效打破技术垄断、以合规管理筑牢防御根基、借主动应诉彰显技术实力。这种立体化布局不仅能够维护市场份额,更可塑造“技术型制造”的国际品牌形象,在全球竞争中实现从被动防御到主动引领的战略升级。
三是强化知识产权战略布局。本案中,塞拉尼斯与金禾实业围绕安赛蜜核心技术展开激烈专利争夺,凸显知识产权在高价值产品竞争中的关键作用。自2006年起,金禾实业持续投入研发、生产和市场拓展,已拥有80余项甜味剂相关专利,形成自主可控的技术体系。2020年,“安赛蜜生产工艺优化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荣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助力其以1.2万吨产能在全球市场中占有领先地位。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企业必须将知识产权布局作为核心战略,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创新能力,及时将技术成果转化为专利资产,构建覆盖创造、管理、保护与运用的全链条体系。这不仅有助于筑牢技术壁垒,增强核心竞争力,还能在遭遇纠纷时提供有力反制手段,如交叉许可或反诉,从而掌握谈判主动权,争取更有利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