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建德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分析报告
2021年,建德局坚决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要求落到实处,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紧扣“除险保安”工作要求,蹄疾步稳、压茬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特种设备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建德市特种设备安全形势总体平稳,特种设备事故数、死亡数均保持零的基点。现对建德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形势分析如下。
一、地区基本情况
(一)特种设备构成情况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建德市共有在册特种设备10598台(套)(不含气瓶、压力管道),其中在用特种设备9849台(套),比上年增加1093台(套),同比增长12.48%。
从在用特种设备构成来看,主要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压力容器数量多,占比42%,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起重机械需求量较大,分别占比15%、11%,建德市化工、纺织等行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二是电梯应用广泛,占比31%,随着建德市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其在生产、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三是大型游乐设施和客运索道数量过少,分别仅有1台,需加快投入建设符合建德旅游产业发展实际的大型游乐设施、客运索道,为建德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二)特种设备分布情况
从乡镇(街道)分布来看,新安江街道主城区设备体量大,占比22.68%;下涯镇马目工业园区、梅城镇五马洲工业园区发展态势良好,下涯镇、梅城镇设备占比分别为19.46%、15.70%;洋溪街道发展势头迅猛,设备占比10.30%。
二、主要工作做法
(一)锚定智慧监管,数字赋能多点突破。
坚定不移把数字化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抓手,充分发挥数字化改革牵引撬动作用,形成全域联动、高效协同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格局。
1.“一网通办”,打通准入“梗阻”。深化特种设备安全全周期“一件事”改革,实现“浙江政务服务网”一网通办,进一步优化许可事项、细化办事指南,解决办不完的手续、盖不完的章、跑不完的路这些“关键小事”。全年新证发证数1108人次,复审发证数1364人次。全面推广应用省市县三级一体化智能化平台“浙江特种设备在线”,打通制造、施工、使用、检验、监管等各环节,全年共办理施工告知768起,使用登记658起,变更登记、设备状态变更291起。
2.“一码监管”,打破信息“壁垒”。全面推进特种设备“安全码”赋码工作,将特种设备各环节和社会监督等信息接入统一平台,畅通信息渠道,促进互联互通,实现“码”上监管,特种设备全生命、全周期、全流程可追溯。依托“部门负责+属地配合”机制,通过“大体量企业科室培训、自主赋码,小体量企业镇街联系、上门赋码”模式,齐头并进、形成合力,建德在用9849台(套)特种设备100%完成赋码。
3.“一网智控”,扫除监管“死角”。试点实施物联智控工程,即通过一个智慧监管平台“浙江特种设备在线”、一套终端监控装置实现设备制造、使用等关键环节实时监控,风险隐患等安全信息实时传递。2021年建德市物联网特种设备共接入238台,其中锅炉4台、电梯220台、起重机械2台、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10台、大型游乐设施1台、客运索道1台,超额完成杭州市局任务指标。建德4家特种设备制造单位100%建设阳光工厂,实现过程可视化、智能化。
(二)聚焦除险保安,隐患排查多管齐下。
坚持系统导向和全域“一盘棋”思维,明确落实属地监管责任、行业(领域)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多方联动,齐抓共管,往“高”处攀、在“难”中进、于“干”中行,守牢特种设备安全底线。
1.抓隐患,强监管,拉紧安全生产高压线。按照省局、市局关于助力打赢“遏重大”攻坚战、“平安护航建党百年”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特种设备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等工作部署,持续深化特种设备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开展“液化石油气瓶专项整治”“起重机械隐患排查治理”等14个专项执法行动。全年累计出动执法人员801人次,检查使用单位362家次,排查隐患112项,发出安全监察指令书38份,立案14起,罚没款到位38万元。
2.抓落实,强机制,念好自查自纠紧箍咒。扎实推进特种设备“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开展使用单位安全管理分类评价及三项制度工作。采用集中培训、现场指导、“精准扶贫”等方式,指导企业对照标准对本单位特种设备进行自查赋分,全年共598家使用单位开展分类评价。三项制度应排查企业26家,完成排查企业35家,完成率134.62%。督促企业对发现的风险隐患进行整改并形成整改报告,实现闭环管理。
3.抓责任,强保障,筑牢应急处置防火墙。实现全域电梯智慧救援,全年处置困人故障188起,解救305人,平均到达用时11.37分钟,消除其它电梯故障42起。组建“局属干部+技术专家”双线并行应急值守队伍,8位局领导带队,40名特种设备安全技术专家和工作人员轮流驻点值班,全天候、全时段、全方位待命,及时统计上报安全防范信息。举办杭州市承压类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演练和建德市电梯安全应急救援演练,检验建德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情况。
(三)凝聚实干力量,为民服务多措并举。
“以送服务、解民忧、破难题、补短板”为工作重点,纵深开展特种设备“三服务”工作,让企业安心搞经营、放心办企业,把特种设备全域安全送入千家万户。
1.服务一批企业。瞄准春节、五一、国庆等特殊时间节点,主动服务、提前介入,排查即将超期特种设备,对接省特检院、杭州特检院,制定检验计划,确保设备检验工作按时、有序开展,累计帮助企业解决各类问题70余个。针对高温、台风、寒潮、冰雪等极端天气,下发相关特种设备安全防范指南500余份,指导企业正确、有效应对突发状况。
2.培训一批人员。全年组织开展特种设备相关培训9期,邀请特检院业务专家开班授课,“线上+线下”“理论+实践”等多形式结合,培训对象覆盖建德市工业企业、公众聚集场所的500余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员、一线作业人员,内容涵盖《特种设备安全法》等法律法规,气瓶、压力管道等操作规程,切实提高建德市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责任意识和业务水平。
3.宣传一批知识。以“3·15”、特种设备安全月、质量月为载体,开展“守护安全、畅通消费”等系列广场宣传活动,通过讲述典型电梯事故案例,发放《安全乘梯知识掌中宝》,提醒市民注意乘梯安全,累计发放宣传资料1600余份。利用建德电视台、建德新闻网、电梯智慧屏等媒介,宣传电梯、机械式停车设备等特种设备安全应知应会10余次。
三、目前存在问题
(一)主体责任意识不强。“6·13”十堰燃气爆炸事故为企业敲响一击沉重的安全警钟。企业的效益来自安全,企业的生产和发展离不开安全。部分企业重效益、轻安全,对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持“催一催、动一动”的态度,小催小动、大催大动、不催不动,一旦发生安全事故,造成的后果和损失无法补救、难以计算。企业必须摆正自身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位置,想在前、干在前、冲在前,搭建层层压实、责任到人的体系框架,将风险隐患扼杀在摇篮,将主体责任真正落到实处。
(二)数字赋能应用不够。2021年建德市特种设备数字化改革工作初显成效,但整体上缺乏建德层面成果以及特色亮点工作,且与“城市大脑”融合度不高,与应急局、公安局等部门协同性不够。接入物联智控特种设备246台,仅占我市在用特种设备的2.5%。安装电梯智慧监管装置228台,其中200台安装对象为机关单位,住宅小区、大型商超等公众聚集场所覆盖率低,数字化改革红利普惠性低,亟待持续发力。
(三)行政监管力量不足。目前建德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员B证持证人数为31人,A证持证人数仅1人,与建德9849台在用特种设备数量不相匹配,监管力量较为薄弱。且特种设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设备更新日新月异,对监察人员的能力和水平有较高要求。基层监察人员缺乏连续、系统、专业的培训,检查依赖于专家,内容往往局限于“三落实、两有证、一检验、一预案”,缺乏指导性、针对性。
四、下步工作计划
2022年,建德局将持续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要冲刺”的奋进姿态,增强“没有走在前列也是一种风险”的忧患意识,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全力保障特种设备安全,为不断擦亮“宜居建德”金名片贡献特监力量。
(一)强化隐患排查,夯实安全基础。聚焦党的二十大、杭州亚运会,扎实做好建德市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全面深化建德市特种设备领域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攻坚行动,有谋划、有部署、有落实疏通公用燃气压力管道检验、气瓶充装、电梯维保、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上牌等领域难点、堵点。立足三年行动“收官之年”,全力以赴抢时间、抓进度、快推进,对标对表查漏补缺,确保各项指标任务圆满完成。完善特种设备安全大监管工作体系,进一步落实属地监管责任、行业(领域)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确保2022年万台事故率指标控制在0.2以内,万台死亡人数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二)强化创新驱动,积聚变革力量。强化整体智治、唯实惟先、勇当标杆、敢为闯将,探索依托建德实际的智慧应用场景,总结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以数字化改革引领特种设备体制机制重塑,实现特种设备数字化改革迭代升级。借力“浙江特种设备在线”,开拓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智慧监管新局面,线上实时摸排、及时互动、即时反馈,线下基层监察人员、镇街网格人员齐发力,扫除监管死角盲区,以双线并行一体化模式,化被动为主动,推动建德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提质增效。
(三)强化队伍建设,锤炼过硬本领。探索建立检验检测和安全监察有机结合的工作机制,学深学实特种设备领域专业知识,提升基层监察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分析判断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争先创优+绩效考评”机制,营造“比起来、干起来、热起来”的良好氛围,做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的“螺丝钉”。以建德市电站锅炉安全与节能交流平台取得阶段性成效为契机,发展建立专业化、多元化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交流平台,开展法律法规宣贯,组织职业技能竞赛,丰富互动形式,练就过硬本领,全面提升建德市特种设备一线作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