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数字赋能推动食品生产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新三样”变革
食品生产企业是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第一道关口,是严守严防严控食品安全风险的关键源头。2021年以来,萧山局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为核心,以数字化改革为抓手,创新理念、创新模式、创新方法,提出了落实主体责任“新三样”:浙食链、阳光工厂和寻找CCP,进一步提高企业的质量安全意识和自我管理水平,积极扶持企业走规范发展之路,保障全区食品质量安全。
一、数字赋能推动落实主体责任“新三样”变革
(一)以“四个化”强化寻找CCP行动,苦练内功。以全覆盖为目标,在全省率先开展规模以下食品生产企业的寻找“CCP”试点工作。坚持寻找CCP工作中企业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入具有认证资质的第三方专业机构,形成以“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第三方助力”的工作格局,加强食品生产风险管理,提升企业食品安全保障能力。一是流程规范化。基于HACCP原理,企业从人、机、料、法、环等因素着手,进行全面的危害分析,科学设定关键控制点(CCP),根据危害分析和CCP的识别,为各CCP建立监控规程,明确CCP监控责任人、关键限制、监测方法、监控频率、纠偏措施,落实监控记录。二是指导专业化。邀请食品安全专家进企业,帮助企业分析食品安全状况,解决质量管理、风险防控等问题,解疑释惑,提供咨询、专业指导,推动全区食品产业转型升级和食品安全水平提升。三是CCP点定制化。食品生产企业无论是产品类别、工艺流程、人员管理都千差万别,即使同一类别的产品也存在生产条件和环境的各种差异,套用模式化的版本无法满足企业多样性的需求,针对每一家企业的特点,助力开展一对一服务,开具个性化的良方,才能确保寻找CCP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四是工作常态化。针对规模以下食品企业特点,编制《萧山区食品生产企业寻找CCP指南》,指导CCP点管控常态化。从加强生产过程控制入手,强化持续通过CCP有效管控实施管理、组织生产,进一步提高企业的风险防控能力,从根本上提高管理水平,推动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另外,同步在规模以上企业中推进HACCP体系建设,完善规上企业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督促大中型企业建立实施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打好高质量发展基础。截至目前,全区规模以上食品生产企业认证率达100%。规模以下寻找CCP企业92家(含HACCP体系认证),验证率达45%。
(二)以“四个全”深化浙食链系统应用,掌握硬功。“浙食链”系统的建设应用是市场监管部门落实浙江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整体智治、唯实唯先”现代政府,全面推进食品安全领域数字化改革的具体行动。一是全流程溯源。将人工智能、云分析、大数据等先进的数字化技术融入食品生产过程管理中,通过浙食链系统如实采集记录食品生产、销售、储存、召回、处置等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信息,实现食品安全全流程信息追溯管理。二是全社会信息公开。通过扫描浙食链二维码,可以实时查看企业动态信息,包括企业基本信息、产品批次信息、监督抽检情况等,架起了企业与监管与消费者的信息互通的桥梁,实现信息的公开透明,让消费者充分获得知情权和选择权,使企业赢得了更多消费者的信赖,促进了企业间的公平竞争,提高企业安全生产,落实主体责任的积极性。三是全链条闭环。通过对人员、原料、产品等数字化管理,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隐患,能自动预警,提前干预,做到存在问题早发现、早处置,实现全链条管理闭环。四是全覆盖应用。萧山区在在产预包装食品生产企业中全覆盖推进浙食链系统应用,形成全员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有利于食品生产企业形成应用习惯,截至目前,萧山区共有浙食链达标生产企业190家,占在产预包装食品生产企业的97%。有效实现了食品安全可追溯、有保障。
(三)以“三个高”加快“阳光工厂”建设,强化外功。“阳光工厂”是浙食链的功能定位之一,是食品生产企业智慧化管理的新体验。一是高手段。通过在关键控制环节安装视频监控和温湿度物联感知装置,依托数字互联网技术对生产过程情况予以实时传递,可远程可视化管理食品生产,实现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情况实时在线监控,一旦出现违规行为,在线AI抓拍功能将会第一时间识别并发出整改提醒,实现传统“面对面”管控向“可视化”模式转变。二是高标准。通过扫描浙食链溯源码,企业、监管、消费者均能24小时实时在线查看企业关键环节的生产加工情况,打破了时间、空间、人员的限制,社会共治让监督无处不在,打消食品生产者的侥幸心理,倒逼企业更加注重车间环境和加工过程的规范,主动落实生产主体责任,推动生产条件持续符合法定要求,提升食品质量安全。三是高效率。利用一个智慧监管平台、一套终端设备便可对生产关键控制环节“实时播报”、安全隐患“实时传递”,目标准、反应快、效率高,体现了数字化管理的先进性。
二、新三样的改革困境
新三样作为创新方法和手段,尚处在改革的初级阶段,试点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缺少相应的法律法规的支撑。由于法律体系不健全,“浙食链”、“阳光工厂”“寻找CCP”相关工作强制性不足,规范性不够,在具体落实过程中无法律体系的保障,对于落实不到位的情况无法进行责任追究和处罚,导致部分生产经营者对浙食链工作抱着消极、观望、应付的态度,新三样工作还停留在“上面安排一点,就做一点”的状态,缺乏深度应用。
(二)消费者认可度不高,没有形成完整的应用生态。浙食链、阳光工厂、CCP应用是否顺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消费者。重视消费者的应用体验,是应用的落脚点和支撑点。目前对于消费者而言,对赋码食品、寻找CCP企业认知不足是目前工作面临的主要难题。
(三)资金投入不足,数字化改革后劲乏力。数字化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个持续深化的过程,更是一项经常性、长期性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物力,经费保障情况直接关系到改革的可持续发展。目前以企业自筹为主的模式在资金保障上存在一定的压力。同时,基层市场监管部门在实际推进工作当中,由于经费的捉襟见肘,严重影响了推进的效率和效果。
三、新三样应用的几点建议
(一)加快完善政策法规和配套规章的制定和实施。 加快制定和实施保障“浙食链”“阳光工厂”“CCP”建设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并出台相应的配套措施和规范性制度,健全权力清单和责任追究制度,形成权责明晰、奖惩分明、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社会责任链条,使各级监管部门在具体推进和监督管理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寻。
(二)建立全链条应用生态,助推浙食链、阳光工厂、CCP一体化发展。一是建立常态化运行机制,打通进、销、存三个关键环节,做到无浙食链码食品不进、无浙食链码食品不销、无浙食链码食品不存,实行浙食链全产业链管理。二是加强对消费者的宣传和引导,通过微信小程序、宣传彩页、宣传视频进行广泛宣传,提高消费者对浙食链赋码食品、寻找CCP企业的认知程度和需求强度、支付意愿。依托浙食链系统,建立更加公开透明的信息公开机制,促进浙食链赋码食品和寻找CCP企业价值的提升,形成品牌效应,引导食品生产企业主动参与到浙食链系统应用建设和寻找CCP行动中来。三是将食品浙食链赋码、企业寻找CCP列入政府、学校等采购的必要条件,形成引导示范效应。
(三)财政支持资金助力新三样应用发展。强化各级地方政府的财政投入,在企业自筹资金的基础上给予专项补助,主要用于硬件设备改造、购买第三方技术服务,企业转型升级改造等,形成规范合理的投入机制,切实减轻企业资金压力,让企业增信心、得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