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贸市场疫情防控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近日,我省多地发生点状疫情,疫情防控形势复杂严峻。农贸市场作为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危场所,处在保障民生供应和疫情防控的最前线。今年以来,建德局狠抓农贸市场疫情防控工作,出动检查5179人次,开展宣传告诫253次,出具整改意见书5份,承担局疫情防控联络员工作,认真办结市疫情防控指挥部交办问题46份。本文以建德市农贸市场为例,探讨在农贸市场疫情防控工作的问题及建议。
建德市现有农贸市场14家。从乡镇(街道)分布情况来看,新安江街道5家、更楼街道1家、洋溪街道1家、寿昌镇1家、乾潭镇2家、三都镇1家、下涯镇1家、大洋镇1家、大同镇1家。从荣誉评定情况来看,包含省三星级文明规范市场6家;省放心农贸市场9家;省“五化”市场3家。从所在地城乡类型来看,城市农贸市场4家、农村农贸市场10家。从经营面积情况来看,4000㎡—6000㎡的2家,3000㎡(含)—4000㎡的4家,1000㎡(含)—2000㎡的7家,1000㎡以下的1家。
(一)部分老旧市场布局不合理,硬件提升改造难度大。个别农贸市场相关规划不够科学,导致市场建设随意性大、无序发展。以城西集贸市场为例,其场地一分为二,东西两侧各占一半,由中间一条较窄的单行道分隔开来。一方面,为确保能落实健康码扫码和佩戴口罩入场措施,农贸市场须实行出入口进出限制,但城西集贸市场进出口过多,导致管理难度增大,市场不得不因此雇佣更多的工作人员来守门,因而增加了市场经营成本。另一方面,这种不合理的布局也增加了消费者进入市场的时间,他们常常反感两边入口重复要求测温亮码,从而影响了消费者和商家的和谐关系。
(二)进货渠道杂乱,市场准入把关难。农贸市场进货来源渠道多元,尤其是蔬菜、水产等食品主要从上游批发商购进,进入市场前可能并未经过有检验资质的机构进行全面检测,易出现不合格食品流入市场的情况。同时,从交易方式看,大部分经营户总是以付钱拿货就走人的方式交易,并不注重向上游批发商索要产地证明或者合格证明等进货查验记录,购销双方既没有购货协议也没有购货凭证。当然其中也有部分经营户在购买蔬菜、水产等食品时向上游批发商索要凭证,但由于批发商处于强势地位,部分批发商拒绝提供相应凭证,这些经营户也无可奈何。如此种种,必然加大了食品交易风险。
(三)疫情延续时间长,社会防疫意识松懈。在疫情爆发高峰期,无论是农贸市场内的经营户还是消费者,均愿意配合管理,积极落实疫情防控措施。但随着村居社区卡点的取消、学校及各类公共场所的开学、开业,高密度防疫的心理防线有所松懈,部分经营户和消费者对疫情情况认识不充分,认为目前农贸市场仍然落实防控措施没有必要,对农贸市场防控措施不理解、不配合现象严重。特别是实行农贸市场进出限制后,给一些没有智能手机的老人购物增加了障碍,稍有处理不当就容易造成矛盾冲突。
(四)“浙冷链”覆盖难,进口冷链存风险。在疫情防控新形势新要求下,省局创新推出“浙冷链码”。作为国内率先推出的追溯系统,它能对进入我省的进口冷链食品安全实行全链条精准把关、精准溯源。但在监管实践中发现,部分终端农贸市场冻品经营户采购进口冷冻食品时未严格落实赋码、扫码工作,在赋码中部分食品的检验检疫证明材料与实际生产批次、入境时间不匹配;部分经营户认为此项工作是额外的负担,存在侥幸心理,不认真落实冷链码的使用。同时,针对经营户不落实、漏落实冷链赋码、扫码工作,尚无相应法律法规进行规制,加大了市场监管部门推广“浙冷链”难度。
(五)日常管理欠规范,矛盾纠纷隐患大。农贸市场管理不规范,根源在于长效管理机制落实不到位。市场业主层面,经营管理主体责任未落实。为缩小成本开支,追求利益最大化,业主在防疫管理资金投入、设备人员配套等方面能减则减,如下涯镇便民菜场没有配备专职或兼职的食品检测人员,没有开展日常检测和公示工作。其次,农贸市场在监督进场人员和经营户佩戴口罩、扫码入场、体温测量、休市消杀等方面的工作量激增,这使本就捉襟见肘的市场管理人员更难满足实际管理需要,有序化监管必然面临挑战。同时也增加了消费者们进入市场的时间成本,致使经营户认为生意受到影响,时常与管理人员发生冲突,矛盾较大。同时,国家层面对“地摊经济”松绑,农贸市场场外流动摊贩无摊位成本,管理相对宽松,对市场的经营也形成了重大冲击,也让经营户对管理人员、监管人员的产生了不满情绪。
(一)聚焦市场准入,筑牢疫情防线。一是紧盯重点领域,严禁活禽及野生动物交易,阻断“病毒源”。要科学设计以索证备案、索票备查、台帐登记为主要内容的食品市场准入制度,开展“杀白禽”产品“一证二标”规范上市销售相关监管工作。同时,联合公安、农业农村、综合执法等部门对辖区内农贸市场活禽交易、野生动物以及未能提供合法有效凭证的动物产品交易等行为开展重点检查,并在市场内加强防控知识宣传,杜绝市场活禽交易等违法行为。二是着眼效果,创新方式。在准入实施上要从实际效果出发,对不同的食品采取不同的准入方式和准入措施。三是完善制度,强化管理。要充分发挥市场主办方在食品市场准入和流出上的主导作用,加强市场举办者这一环节的组织和监督,制定上游农批市场和下游农贸市场统一的流出凭据和信息记录,督促经营户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管理记录台账,进一步落实食品安全管理措施。以9家省级放心农贸市场为模范,按照“消费环境放心、食品安全放心、管理服务放心”等具体要求开展对标防疫工作。
(二)克服松懈思想,持续防疫主线。清醒认识疫情防控形势,继续保持高度警惕,坚持把做好疫情防控作为保障其他工作正常开展的前提,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和松劲心态,慎终如始、再接再厉,全面落实落细“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措施,严密全流程闭环管理,坚决守住疫情防控底线。此外,还可以为群众提供心理疏导、危机干预、心理咨询等公益活动,并开通24小时公益防疫心理援助热线,帮助群众缓解疫情带来的心理困扰,能以平和、平稳、平静的心态积极抗疫。目前,各地虽然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但是疫情防控不是哪一个部门、哪一个地区的事情,只有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全国全面消灭疫情病魔才能实现疫情防控的最终胜利。
(三)推广应用“浙冷链”,坚守食安底线。一是加大冷链摸排力度,把好进口冷链食品安全关。加大农贸市场所有冷链运输环节的排查力度并登记备案。确保预防消毒全方位、核酸检测全覆盖、个人防护全过程、智慧管理全闭环、追踪排查全链条,做到任务清晰、责任到位,有效遏制进口冷链环节的疫情传播和扩散。二是强化“浙冷链”宣传力度。通过各类新闻媒体,加大对农贸市场终端经营户和消费者的宣传,也可通过在营业场所显著位置张贴冷链食品科学选购和食用的宣传指引,进一步提升“浙冷链”知晓率和使用率。三是加强现场监督检查。监管人员采取定点定责任人的方式,对辖区内14家农贸市场开展定期、不定期监督巡查工作,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紧抓市场管理,拉高环境标线。首先,应科学规划,统筹农贸市场网点布局。着力开展寿昌农贸市场、新安江农贸市场等市场的硬件设施改提升;加快府西农贸市场腾笼换鸟,让现有场内经营户集聚经营,空余摊位隔离打包招商出租,加大市场管理力度。其次,严格落实进出测温和每日消毒工作,守牢“菜场门”。检查督查重点是督促市场落实测温、亮码、戴口罩、日常清洁、通风消毒、保持社交距离、减少人员集聚和进口食品销售等防疫规定,一旦发现体温异常,及时登记并抄告属地乡镇(街道)采取相应措施,及时消除隐患;指导市场加强对管理人员和经营户的管理,开展中高风险地区来建返建情况排查。对检查发现部分场所疫情防控落实不到位的问题,现场要求相关单位立即予以整改。推进市场管理人员、经营户疫苗接种,把加强疫苗接种作为加强疫情防控的关键措施。同时,联合公安、城管等部门对农贸市场场外周边流动摊贩等经营行为加强机动巡查和行政执法,督查时间集中在早上上班前和下班时间段,对无照“走鬼”或占道经营初次触犯的进行教育,再次的就取缔,或者严格行政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