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杭州高新区(滨江)以助力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持续推进标准强区战略,为高质量发展增添标准成色。主导参与制定国际标准32项、国家标准298项、行业标准318项,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390件,四项指标均居全省首位。
一、着力夯实标准化发展基础
(一)完善政策配套,着眼考核激励。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强化金融、信用、人才等政策支持。出台《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的实施意见》等配套政策,将“标准强区”战略列入对街道、区级机关各部门年度目标综合考评项目,大力表彰奖励标准制定、质量提升、品牌培育方面成绩突出的企业和组织。2020年,共向企业兑现质量、标准和知识产权等奖励补助资金1.48亿元。
(二)深化平台建设,优化服务供给。依托数字化改革工作,深化应用“标准在线”平台系统,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标准化在线服务,已累计服务企业466家,标准管理服务上线应用率100%。以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为依托,积极引入、发展标准化服务机构。集聚国家安防质检中心等15个国家级检验检机构,开放宇视科技等6家经CNAS认定的实验室,集成电路设计与测试产业质量基础服务平台被省政府列入2021年度十大质量提升重点项目。
(三)聚焦引才聚才,注重能力提升。与浙江大学、省标准化研究院开展战略合作,汇聚30余名长三角国际标准专家人才,建设国际标准化人才专家库。紧抓“杭州首席质量官联盟”落户滨江有利契机,强化首席质量官标准化工作能力提升。结合标准质量、知识产权、拟上市企业和首席质量官等培训活动,2020年以来,先后为2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500余名标准化工作人员组织标准培训15场次,有效提升标准化工作人才队伍实务能力。
二、着力增强标准化发展效能
(一)开展试点建设,推进融合发展。积极承接国家和省级标准化试点项目,将标准化建设向政府服务、绿色发展、社会建设等领域延伸,推动经济社会与标准化融合发展。2020年以来,累计开展“商事制度改革促进政务环境提升国家级标准化试点”“基层政务公开省级标准化战略重大试点”“新型庄稼医院建设与服务省级标准化试点”等标准化试点项目,先后制定省级地方标准4个、市级地方标准4个。
(二)量身定制方案,拔高产业水平。按照“一企一策、一标一案”思路,指导企业编制对标技术方案,逐项开展对标达标和质量提升,稳步提升产业标准化水平。2021年上半年,全区编制并发布对标技术方案12个,139家企业完成产品和技术对标达标,数量居杭州市第一;共有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企业6家,省标准创新型企业23家,省企业技术标准创新基地4家,31家企业主导参与制定“浙江制造”标准。
(三)专利融通标准,储备专利数据。开展专利融入标准试点,以全球标准组织公开的标准必要专利数据为基底,围绕物联网、数字安防、区块链等主导产业,建设全球标准必要专利数据库。与海康威视、大华股份、趣链科技等5家头部企业联合探索开展知识产权前瞻靶向布局,逐步实现科技研发创新、高价值专利培育、技术标准研制“三同步”。试点以来,国际标准立项2个,国家标准立项4个,行业标准立项5个。
三、着力促进标准化对外开放
(一)点面结合施策,破解痛点难点。针对企业标准国际化意识不强、制定国际标准能力不足等问题,联合省标准化研究院开展标准国际化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采集意向开展标准国际化企业样本110个,基本摸清企业标准国际化需求与难点痛点。联合标准化服务机构,通过强化面上宣传培训,逐步筑牢理论基础、提升工作意识;通过点上因企施策,指导企业梳理技术优势、编制标准提案,积极帮助其解决标准立项和投票中的国际交流和谈判博弈问题。
(二)推进成果转化,提升国际影响。鼓励企业将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成果转化为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争夺国际标准话语权和行业规则制定权。如该区企业浙江中控主导制定了我国工业自动化领域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标准,打破跨国公司长达20多年的技术垄断。目前,已有3个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落户该区,16名专家在国际标准化舞台上拥有“话语权”,39名专家在国家标技委组织中担任重要职务,主导参与制定国际标准32项。
(三)推行贸易标准,健全市场机制。联合浙江大学、网易严选发布“同线同标同质”团体标准,承办全国服务认证体验周暨浙江省服务认证推进会,网易严选获全国首批、全省首张良好商品售后服务认证证书。深化知识产权“一件事”改革,“知识产权集成服务改革”入选省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十佳案例,“全球产业科技发现与科创服务平台”入选省自贸区建设标志性成果,推动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