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浙江知识产权在线!
保护知识产权 就是保护创新
西湖基层建议:加装电梯后续使用管理存在四大问题亟需规范
发布时间:2022-03-24 | 信息来源: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西湖基层建议:加装电梯后续使用管理存在四大问题亟需规范

在现今城市人口老龄化问题背景下,西湖区通过创新打造“源头把控+细则规约+智慧监管”模式,开展多层老旧住宅加装电梯,有效解决老年人出行等热点民生问题。截至2021年12月,西湖区加装电梯已交付使用331台,总体运行平稳,安全可控。在全区范围内,11个镇、街有194个住宅小区3467个无电梯单元,初步排摸约有2600多个单元有加装电梯意愿,所以后续还陆续会有更多的加装电梯投入使用。尽管加装电梯投入使用已逐渐规范化、标准化,但加装电梯的后续使用管理问题还需进一步研究和规范。

一是使用管理责任主体落实难。加装电梯都在老旧住宅小区,没有正规的物业公司管理,无法直接将电梯托管。虽然业主也可以选择自行管理电梯,但是自行管理形式全靠业主自觉,业主是一个群体,无法具体到人,不能承担监督维保质量、日常巡查、故障报修、保持24小时救援电话畅通并组织应急救援等职责,一旦发生事故,业主也无力承担相应责任后果。

二是电梯长期运行安全管理难。加装电梯完成后,在长期运行中的日常巡查、电梯维保质量都是直接影响电梯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由于业主不具备电梯专业管理的技术知识,不了解后期维保的重要性,不重视安全管理,即便是委托了专业维保公司,也经常会出现因为信息不对称,对日常管理、维保、修理等具体工作无法有效落实和监督。电梯故障无法及时发现,维护保养工作无法完全到位,这都会导致电梯带病运行,缩短电梯使用寿命。 

三是后续管理运行资金筹措难。电梯加装后每日都在运行,运行中一定会产生日常维护保养、零部件修理更换和定期检验等后续费用。据调查,每台电梯按10年使用年限计算,平均每年的费用大约在8000元,331台电梯需要的费用为264.8万元。这些费用需由业主自行筹措管理使用,实际上由于业主自治本身的松散性及额度分配等问题,后续维护资金无法保证,按照《西湖区加装电梯使用管理实施细则》的规定,有条件的乡镇街道可以予以补贴,但截至目前,尚无乡镇街道提供此项补贴。

四是现有补助资金沉淀使用难。在加装电梯时,市、区两级财政补贴有一笔管线迁移费,该笔资金拨付于住建局加梯办进行管理,金额沉淀已达到近百万元。由于该项资金规定用于加装电梯时的管线迁移、一事一议等方面,多余资金沉淀在账户内,不能用于加装电梯的后续使用,导致了事实上的加装电梯前端重视,加装电梯后端无视的现状,政策在考虑使用过程的管理上本身存在不足。

对此,基层提出建议:

一是引入保险机制,转移分摊电梯安全风险。将保险引入到电梯加装的全过程:业主把电梯安装、维保、检验、能耗、修理等费用组合成一定资金投保电梯全生命周期综合保险,转移、分摊加装电梯运行风险。保险公司聘请专业技术团队参与加装电梯全生命周期管理,避免电梯在承保期内,因安装施工不规范、维保质量不到位和维修资金不足导致的问题和风险。未来电梯需要大修或改造时,保险公司进行补贴,减轻业主的资金压力。

二是设立专项基金,解决后续运行资金问题。为了保证电梯后续使用管理资金筹措的可靠稳定,明确要求加装电梯业主,设立加装电梯专项公共基金,将电梯广告等电梯相关经营性收入纳入专项基金,用于电梯的日常维护保养,实现专款专用。下一步,有政府补助资金的,在资金拨付到位后,引导业主留存部分资金纳入专项基金。有条件的镇街,可结合实际,给与一定的补贴用于加装电梯的日常管理。

三是明确管理主体,解决主体责任落实问题。在加装电梯物业托管不成熟、自治管理无法承担主体责任的现状下,建议区级政府将辖区内的加装电梯委托给公益性机构或有城市管理职责的企业进行统一管理,可以参考辖区内的公共天桥电梯管理。结合老旧小区改造、未来社区建设等项目推进,逐步将加装电梯的使用管理工作交回业委会或其委托的机构管理。实现在基层自治管理架构逐步成熟的同时,解决加装电梯主体责任落实问题。

四是加强宣传引导,提高业主自觉自治能力。市场监管部门要在加装前介入,向有意愿加装电梯的业主宣传电梯安全知识,充分告知在加装电梯交付后业主需要承担的义务和责任。全体业主进一步提升业主文明乘梯意识和自治理念,共同参与电梯安全管理,共同解决电梯相关事务。


主办单位: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 | 省保护中心专利快速审查咨询电话:0571-56788309
杭州代办处专利优先审查咨询电话:0571-88917568、0571-86412160 | 技术保障电话:0571-89765202(快速审查和优先审查请打业务电话)
备案序号 浙ICP备 19046660号| 网站标识码:3300000136 |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0565号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IE11或以上浏览器访问达到最佳效果